文藝美學研究·文藝的美育作用
文藝美學研究·文藝的美育作用
美育的途徑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文藝是其中的一種重要的實踐方式。因為在美的形態中,藝術美中有對于社會美和自然美的反映,并且是對于客觀世界的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因而文藝的美育更具有審美的生動性,更富于審美的感染力,比較容易自然而然地達到美育的目的,創造審美公眾。
文藝的美育內容是豐富多采的,能實現美育的多方面任務。文藝作品中廣泛描寫生活,在藝術形象體系的描繪中,體現藝術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這就在藝術的審美創造中達到了真、善、美的統一,可以使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受到真、善、美相統一的教育,也就是實現了藝術的綜合的美育作用。由于在藝術中有對于生活的審美判斷,就可以使人們具體認識生活的基本價值,區別美丑和善惡,得以從理想的觀點評價生活。而且不論是社會形態的美,自然形態的美,在藝術作品中,都能得到比普通生活更高、更強烈、更集中的表現, 因而,凡是社會美和自然美對人能產生的影響,在文藝作品中不僅都可能得到,而且還可以憑借藝術創作的審美表現,得到更加突出的審美效果。例如,人們到醫院去看到一些醫生在認真地工作,從他們身上也能發現美,但如果看《人到中年》的小說或電影,會能更加突出地感受到陸文婷的行為與心靈的崇高美。有人說在生活中人們往往不知道什么人是美的,可是一到藝術作品中,美與丑的區別往往是顯示得判然分明,因為藝術的創造,已經是審美的一種形象顯示了。對藝術的審美欣賞,可以有效地達到這種美育的目的。
藝術的美育作用的實現,一個重要的致用條件是使人在對藝術美的接觸中培養人的主體的自覺適應性。馬克思講過藝術欣賞中“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對于欣賞這兩種藝術的意義,實際是強調藝術欣賞中欣賞主體占有藝術對象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就構不成與藝術對象的審美關系,因而也就不能實現“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的目的。所以藝術美育的任務的全面實現,有待于把人得自天賦的美感條件,提高到由于學習、修養而達成的審美意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