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怪誕
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怪誕
是指美的對象世界中的一種離奇異樣的現象,它與同種類、同范疇的現象相比較,不論整體上或分體上總帶有一種超出常格、使人驚異的特點。這種現象廣泛存在于自然、社會與藝術之中。它的驚奇駭目往往在審美范疇上導致崇高,它的偏逸斜向又常常在審美表現上助長滑稽。
怪誕實際上是事物特殊性的超常恢張,是個性的特異拓展。怪誕作為一種藝術對象,可以喜劇的夸張手法,突出形象的某一方面特質,通過形變來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意識。主體使怪誕事物向著自身某一方面的超常伸展,必然使物態脫離原質的性狀,可以造成充滿幻想色彩的藝術形象。但丁在《神曲》中關于地獄天堂的離奇暢想,屈原在《離騷》中關于天上人間的非常描寫,其中都充滿了怪誕性。怪誕之所以能成為審美對象,正是因為人們在習以為常的沉悶中有一種渴望新鮮感的欲求,怪誕恰好提供了這種對象,它是變位、變態、變形的對象,出現于藝術中,則使美脫離了生活原態,突出了藝術家的情感指向,與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拉開了距離,成為超越性的形象。怪誕是一種突破常規的美化方式,有藝術創造的巨大潛能,為藝術家的想象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裁體,有突破生活真實,達到藝術更高境界的充分可能。
藝術中的人為的怪誕并不是一種無節制的奇想,它如果失去了適度性就失去了美學意義。怪必須有不怪的審美意象為根基,超常必須有正常的規律為經緯。失度的怪誕只能表明意識的瘋癲狀態,與審美表現無關。藝術表現中的怪誕,由于是運用特異的擴展來再造對象,強化了主觀感情的創造爆發力,因而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的適度控制就成了實踐中主要問題。所以必須掌握分寸,以美的規律為轉移。怪誕對于社會審美習俗有很大的沖擊力,人們常常不適應那些在社會生活領域中、在藝術表現中出現的真正合于美的規律的怪誕現象,只是在它對人進行一段沖擊之后才得到承認,這是人類自身矛盾的一種表現。當然也有一些根本不合美的規律的怪誕,也對人有一種沖擊力,但由于其自身不合于人類審美的需要,鬧騰一陣即煙消云散,了無痕跡。因此,人們對于怪誕必須審慎分析,分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