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楚辭章句序》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楚辭章句序》
漢代王逸著,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本。序文的主旨,在于反駁班固對屈原及其作品的不公正的批評。西漢武帝時的劉安,作《離騷傳》,對《離騷》的思想內容作了積極的肯定。爾后,司馬遷發展和豐富了劉安的觀點,寫了《屈原列傳》。東漢的班固卻對屈原其人其作從儒家經義觀點提出了否定看法,認為屈原“露才揚己”,其作品“怨主刺上”,且又多稱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王逸在《楚辭章句序》中針對班固看法加以反駁。第一,屈原并非是“露才揚己”,而是一個具有偉大人格的人: “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 “誠絕世之行、俊秀之英也?!卑喙虒η脑u價,實際上不過是要樹立自己的“婉娩以順上,逡巡以避患”的茍合取容思想。第二,屈原的“怨主刺上”無可責備,因為在孔子所贊許的《詩三百》篇中,早就有“嗚呼小人,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之語,其怨主刺上之意遠勝于屈原的作品。如果肯定《詩三百》,就沒有理由對屈原進行責備了,屈原的作品并不是“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王逸認為, 《離騷》亦“依托五經以立義”,如“‘帝高陽之苗裔’,則‘厥初生民,時惟姜嫄’也; ‘紉秋蘭以為佩’ 則‘將翱將翔,佩玉瓊琚’也。……”王逸的這些反駁中,前兩點理直氣壯。第三點就重視屈原作品的思想意義來說,也有某些合理性,至于說《離騷》出語都是“依經立義”,則牽強附會了。
王逸在《離騷經序》中,還對屈原作品的藝術特色作了較好的分析,認為“《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讬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其詞溫而雅,其義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边@種分析和評價,是符合屈原作品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