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楊柳枝詞·一樹春風
白居易
【原文】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永豐[1]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2]?
【注釋】
[1]永豐:永豐坊,唐代東都洛陽坊名。
[2]阿(?。┱l: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
白居易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稱為唐代“三大詩人”。
其詩語言通俗,自然、清新,流傳廣泛,現(xiàn)有傳世之詩作近三千首。有《白氏長慶集》。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的七絕,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后兩句抒發(fā)感慨。
這首詠物詩,抒發(fā)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
首句寫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按猴L千萬枝”,是說春風吹拂,千絲萬縷的柳枝,隨風起舞。一樹而千萬枝,可見柳之繁茂。次句極寫柳枝之秀色奪目,柔嫩多姿。春風和煦,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這兩句把垂柳之生機橫溢,秀色照人,輕盈裊娜,寫得極生動。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寫的卻是它荒涼冷落的處境。詩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折處加重特寫,強調垂柳之不得其地?!拔鹘恰睘楸酬栮幒?,“荒園”為無人所到之處,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又有誰來一顧呢?只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說,那些不如此柳的,因為生得其地,卻備受稱贊,為人愛惜。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惋惜。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越是突出了感嘆的強烈。
此詩將詠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著一絲痕跡。全詩明白曉暢,有如民歌,加以描寫生動傳神,當時就“遍流京都”。后來蘇軾寫《洞仙歌》詞詠柳,有“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之句,隱括此詩,讀來仍然令人有無限低回之感,足見其藝術力量感人至深了。
關于這首詩,當時河南尹盧貞有一首和詩,并寫了題序說:“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尚書曾賦詩,傳入樂府,遍流京都。近有詔旨,取兩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顧增十倍之價,非虛言也?!庇镭S坊為唐代東都洛陽坊里名。白居易于武宗會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后寓居洛陽,直至會昌六年(846年)卒;盧貞會昌四年(844年)七月為河南尹(治所在洛陽)。白詩寫成到傳至京都,需一段時間,然后有詔旨下達洛陽,盧貞始作和詩。據(jù)此推知,白氏此詩約作于會昌三年至五年(843-845年)之間。移植永豐柳詔下達后,他還寫了一首《詔取永豐柳植禁苑感賦》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