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1919-1923年資產階級革命
凱末爾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締造了土耳其共和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資產階級領導民族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可貴典型,對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帶來了深遠影響。土耳其民族民主革命是從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獨立戰爭開始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打敗的奧斯曼帝國瓦解了,根據1918年10月30日的停戰協定和1920年8月10日的色佛爾和約,帝國主義列強不僅要瓜分奧斯曼帝國的所有屬國,而且要瓜分土耳其本身,控制土耳其的財政經濟和關稅,享有領事裁判權。土耳其面臨著被協約國帝國主義列強徹底瓜分的危險。1919年5月15日,希臘軍隊在英國指使下占領伊茲密爾,激起土耳其人民奮起反抗,正式開始了土耳其獨立戰爭。貧苦農民是游擊戰爭的主力,工人階級雖積極投入斗爭,但人數不多,未能成為民族解放斗爭的領導者。以商業資產階級為主體的土耳其民族資產階級承擔了反帝斗爭的領導重任,凱末爾以其反帝愛國的堅定立場和在大戰中英勇善戰的名望,成了這場斗爭的領袖。他于1919年7月和9月舉行兩次“護權協會”代表大會,統一了護權協會和斗爭目標,成立了以凱末爾為主席的代表委員會。1920年1月召開的國民議會,凱末爾黨人占多數,通過了《國民公約》,為民族獨立戰爭奠定了共同的斗爭綱領,故有“土耳其獨立宣言”之稱。不久,英軍占領伊斯坦布爾,唆使素丹解散議會,大批逮捕和流放議員,并發兵安那托里亞。凱末爾黨人于4月23日在安卡拉召開大國民議會,成立了國民政府,凱末爾任臨時總統兼國民軍總司令。1921年1月10日,在伊涅紐村戰役中,剛組建的國民軍擊潰希臘侵略軍,取得民族獨立戰爭的第一次大勝仗。1月20日,大國民議會通過了“根本組織法”,由大國民會議行使立法與行政職權,實際上廢除了素丹的特權。安卡拉國民政府奉行同蘇俄友好的政策,于3月簽訂土蘇友好條約,得到蘇俄政治上、道義上、經濟上的支援,士氣因而大振。8月,在薩卡里亞河大戰中,凱末爾親自指揮軍民,經過二十二個晝夜的浴血奮戰,終于9月16日打敗希臘軍隊的進攻。1922年8月,國民軍發起總反攻,節節獲勝,于9月9日開進伊茲密爾,10月11日訂立停戰協定。土耳其民族獨立戰爭取得光輝勝利,土耳其從亡國的危難中被拯救了出來。1923年7月24日又在洛桑重訂和約,土耳其收回被割讓的領土,取消了賠款,廢除了外國的財政監督和領事裁判權,捍衛了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
土耳其民族獨立戰爭的勝利,為進一步進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國內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資產階級革命進入新的階段。1922年11月1日,大國民議會宣布廢除素丹制,統治土耳其達六百年之久的奧斯曼王朝就此結束。1923年8月9日凱末爾建立共和黨(1924年11月改名共和人民黨),成為凱末爾推行改革的中堅力量。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凱末爾當選為第一任總統(以后又連選連任)。1924年3月3日廢除哈里發制,取消了封建教權的最后一個標志。4月20日,正式頒布了土耳其共和國憲法。1925年鎮壓了封建教權派最大的一次叛亂。這樣,在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了一個嶄新的土耳其國家,為土耳其的創業復興奠定了基礎。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以后,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民主性質的改革:實行政教分離,取消憲法中關于伊斯蘭教是國教的條文,廢除伊斯蘭教主控制國家的特權;健全法制,編制民法、刑法、商法等代替伊斯蘭教律例;進行文字改革,以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擴大世俗教育;提高婦女地位,給予婦女在選舉、教育、就業和婚姻方面以一定的平等地位,廢除各種陋習;實行稅制改革,以貨幣稅代替什一稅,改進農業耕種方法;實行保護關稅,實行鐵路、煤礦、港口和公用事業國有化,打擊帝國主義買辦勢力;開辦銀行,修建鐵路、糖廠、紡織廠等民族工業,發展資本主義民族經濟。土耳其開始成為現代文明國家,工業、農業和國民收入都有較大增長,“西亞病夫”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復興的道路。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順應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的需要,比較徹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務,不僅開創了土耳其歷史的新篇章,而且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