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回到教育主場丨公開課筆記?
疫情凸顯生命教育的價值
疫情引發了人們一系列生命之思。疫情引發了人們對生命與安全、生命與健康、生命與生活、生命與責任、生命與抉擇、生命與生態、生與死、生命與愛、生命意義與生命價值等問題的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并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也非自然而然獲得。每個人都需要從歷史、文化、他人經驗中獲得能量與答案,這就需要生命教育。
教育部及有關部門發布文件強調生命教育。2020年2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指出:注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2月16日,由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發布的《給全國中小學生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指導孩子居家學習生活的建議》中提出,加強生命教育,增強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引導孩子認識生命的價值,建立對生命和自然的尊重與熱愛。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黨組《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中指出,“要注重加強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思想引導,將防疫知識、戰‘疫情’先進事跡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在線學習。”
教育工作者的反思與行動。疫情喚醒了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生命教育意識。教育工作者反思學校教育的“術”與“道”問題,在“術”層面著力過多,在“道”的層面太少,學生生命健康成長離不開“道”的啟迪與引導,開始積極開展生命教育。
家庭教育關注生命教育。家庭教育也開始關注重視生命教育,近日教育部關工委主辦的家庭教育公開課將生命教育列為第一期,點擊率超過了2000萬。可見人們對生命教育的重視,更加意識到了生命教育的價值。這次疫情,社會對生命教育有了共識。
理解生命教育意涵
我國生命教育自誕生以來,經歷了醞釀期、起步期,目前正處在發展期。
醞釀期。主要關注生命問題,主要包括救助、安全、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生命的教育本真教育的探索。1992年前后,著名教育學家朱小蔓教授從情感的角度探討與生命相關的教育問題。1996年一位小學教研員在素質教育推進當中明確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問題,這也是現在能查到文獻的一個記錄。在理論層面上,個別教育研究者以生命教育來探索本真教育的回歸。
起步期。2004年,國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見》發布之后,遼寧省、上海市等教育行政部門開始以生命教育為抓手,落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將生命教育與德育結合發布相關文件。主要內容包括有關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三觀教育、三生教育及本真教育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不惜一切代價搶救生命,這樣的理念開始浮出水面,生命教育和德育的關系也有了一個變化。它既屬于德育,又不僅僅在德育的范圍之內,生命教育開始回歸教育本身;作為理論研究仍然在繼續探索著本真教育的回歸問題。
發展期。2010年國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在這個《綱要》中提出了四個重視的教育,即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生命教育第一次進入到了國家級政策文件當中。在這個過程當中,生命教育對于我們學校教育來說,就不再是自選動作,而是一個規定動作。在發展期,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在學界和實踐界達成的共識性認識,就是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生命教育何時進入高潮期?今年是生命教育作為國家教育戰略四個重視教育之一實施滿十年,但至今生命教育的發展并不如人意。一些地方、一些學校對生命教育還比較陌生,所以還需要大力推動生命教育。不過,今天生命教育還處在發展期,何時到達高潮期?也許伴隨著后疫情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生命教育的高潮期也將隨之而來。
生命教育的涵義:對于生命教育的理解有著多種的界定。從生命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基點,遵循生命之道,借助生命資源,喚醒培養人們的生命意識、生命道德和生命智慧,引導人們追求生命價值,活出生命意義的活動。
生命教育的兩大維度:生命教育可以從兩大維度進入,一個維度是有關生命的教育,包括生命之真、生命之善和生命之美的教育;另一個是要生命化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基本主張:
- 理念--以生命為本,生命是教育的基點。
- 目的--促進個體生命健康成長,實現生命價值,活出生命意義。
- 目標內容--認識生命之真、踐行生命之善、創造生命之美;開發生命潛能,管理生命能量,實現優勢潛能。
- 過程--喚醒、激活、培育生命意識、生命道德、生命智慧
- 原則--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關愛生命
- 方式--向生命學習,生命陶養生命
學校生命教育的實踐路徑
從實踐角度而言,學校生命教育的路徑很多,如優質校建設、學科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主題活動、教師生命教育培訓等。
生命教育優質校建設
站在學校的角度,生命教育的優質校建設,首先是從教育的理念、從學校的辦學定位上進行。如有學校這樣表述理念:讓生命自由呼吸、學生要成為優質自己等。其中,優質強調的是學生個體生命本身的優勢潛能,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孩子去實現優勢潛能,成為優質自己。生命教育優質校建設,最重要的是校級領導層具有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情懷,并能落實在學校辦學定位、學校教育管理以及教師培訓等活動中。
回到學校教育主渠道
1.學科生命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學科教學是主渠道、重要方面,生命教育要在學科教學中體現。各個學科都有體現生命教育的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但是分布不同。比如語文、生物、思政彰顯的多一些,其他的少一些。但不管怎么說,所有的學科都可以開展生命教育。一是挖掘學科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二是在學科教學中要體現對生命的關愛;三是教師本人要示范生命教育。
2.回到日常教學工作中。生命教育不僅僅是回到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也要回到日常的教學的工作當中,比如批改作業。對于孩子的作業批改上,有一線老師總結出一套口訣“多打勾,少打叉,能加分,不減分,用綠筆不紅筆”。尤其是用綠筆來批改作業,對于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樣,綠色表征著一種正向的、生長的、肯定的態度,在這樣的教學細節中,蘊含著教育愛,展現了對學生的愛。
開發有效的生命教育形式——繪本教學
我們倡導學校開展校本式的生命教育的課程開發,比如生命教育繪本教學。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好消息 壞消息”等繪本,蘊含著深刻的生命教育價值,怎么理解愛、怎么看待事物好壞兩面等,通過繪本教學,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在生命教育繪本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教學,不是學生自己閱讀,教學是教師跟孩子形成互動,通過對故事感性體驗,理性分析,能夠去理解生命的意義,讓故事走進孩子的生命中,能夠讓他們在未來面對生命成長中各種各樣問題時,能有“模板”“范例”從他們腦海中“跳出來”,為他們指引方向。
研學旅行中的生命教育
研學旅行是開展生命教育非常好的形式之一,研學旅行關注學生的體驗、理解和表達,而體驗、理解和表達是生命的存在方式,研學旅行將學生的體驗生命、理解生命、表達生命三者融為一體。所以研學旅行過程是學生生命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加深生命理解的過程,也是學生生命表達的過程。
開展教師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課題推動。開展生命教育的教師培訓是關鍵。無論做什么樣的生命教育活動,最核心的還是取決于教師的理念、教師的思維、教師的行為方式,生命教育通過教師來實施,生命教育通過教師來實現,所以生命教育教師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生命教育課題推動是教師培訓的有效方式,如2003年依托教育部重點項目“關愛生命:新時期學校德育有效性問題研究”開展十六所學校生命教育系列活動,每個學校選取各自的生命教育切入點,如校園文化、課堂教學、學校特色活動等,通過各校多項活動的互動來達成生命教育的共同提升。
2.班主任生命教育校本培訓。班主任和學生接觸是最密切的,是最為重要的教師資源,生命教育的資源,必須要做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培訓。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改變德育現狀,先從改變教師狀態開始;關愛學生生命,要從關愛教師生命做起。在班主任培訓中,通過開展生命敘事培訓,即講述生命故事、觸發生命體驗、分享生命感受、提升生命感悟,從而改造教師生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