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論學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師曠論學文言文啟示
【文言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翻譯】
晉平公對師曠說:“我年齡七十歲,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說:“為什么不把燭燈點燃呢?”
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人戲弄國君的行為呢?”
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 時喜好學習,如同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強烈;晚年時喜好學習,如同拿著火把照明,點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 路相比,哪個更好呢?”
晉平公說:“說得好啊!”
【注釋】
1.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
2.于:向。
3 吾:我。
4.師曠:字子野,春秋時期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對音樂有極高的造詣。
5.恐:恐怕,擔心,害怕。
6.暮:本來是“天晚”的意思,這里指“晚”的意思。
7.何:為什么。
8.炳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后來的燭。
9.安:怎么,哪。
10.戲:作弄,戲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師曠為盲人,故自稱為盲臣。
12.臣:臣子對君主的自稱。
13.聞:聽說,聽聞。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陽:陽光。
16.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點上燭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
17.孰與:相當于“……跟(與)……哪個(誰)怎么樣?”。
【啟示】
1、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終生學習,受益終生。
2、“老而好學”雖比不上“少而好學”和“壯而好學”,但總比不好學好。要活到老,學到老。
3、如果想立志學習就應該從當下開始,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學到老。年紀性別和成功無關,只要有目標、有恒心、有決心,一定能成功。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目錄學之祖。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 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