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家庭教育”小組,助力家長與孩子齊成長 | 社工案例計劃
出品 | 社工客(ID:)
作者 | 熊展
單位|長沙縣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一、背景介紹
(一)社會背景
家庭教育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有80%的家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子情感與行為的困惑問題,嚴重影響著孩子成長、家庭幸福與社會穩定。
在美國,每300人就有1名家庭教育指導專家,而中國近7萬人才有1名家庭教育指導專家,難以滿足巨大且迫切的市場需求。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
配合“雙減”政策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監督管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暢通學校家庭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二)社區環境
星港社區成立于2011年3月,因2020年4月析置社區,劃分東一路以西、東升路以東、北至盼盼路、南與芙蓉區交界為行政區域范圍,面積是1.38平方公里;
有早安星城、蘋果小區、東門尚苑3個樓盤,共計3207戶, 戶籍人口1659人,流動人口1萬多人,下設東門尚苑、早安星城、蘋果小區三個小區黨支部,有東業運動公園、新城公園,轄區內共有企業44家,其中規上7家,規下企業37家。
社工室社工于 2021 年 8 月 1 日進駐星港社區,通過前期與社區領導溝通,得知本小區發生了多起因孩子與父母溝通不暢,壓抑嚴重,甚至發展到要跳樓的情況,為此家長是焦頭爛額;
書記向社工室提出社工可以加強親子教育這方面的宣講,組織家長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更好地處理親子關系,面對親子矛盾時家長要如何應對,如何做一個讓孩子又敬又愛的家長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社工在調研及社會實踐活動中得知不少家長現在與孩子的關系不是那么友好,管不得,不管又會讓自己陷入了焦慮、煩躁的境地;
想進行家庭親子教育方面的學習,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因為只有親子關系好了,教育才能有一定的成效。
鑒如此,社工鏈接社會資源請來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老師作為志愿者,針對親子關系這一塊組織轄區有需要的家長一起來學習交流,釋放壓力,共同學習如何改善及提升親子關系。
(三)小組成員基本情況及介紹
寶媽家庭基本情況
二、分析預估
(一)共性問題及需求表述
1、如何平衡二胎孩子間的相處?
2、孩子愛頂嘴,學習沒有主動性,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3、男孩和女孩如何區別養育?
4、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5、孩子拖拉、磨嘰,沒有時間觀念。
6、孩子專注力不足。
7、家長如何調節自我情緒,做個情緒穩定、少嘮叨的家長?
8、公婆關系的處理。
(二)社工理論分析
1、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他認為人的行為與環境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其思維和情感反應方式受經驗的影響。
人的行為,特別是人的復雜行為主要是后天習得的,但是也受到遺傳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約以及后天經驗環境的影響,因此該理論強調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
本次的家庭教育指導小組注重發揮服務對象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身邊一些常見的家庭教育案例分享;
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組員跟隨志愿者老師一起學習如何改善及增進親子關系,每一節結束分別設計了打卡作業,引導組員按質按量完成,最終習得親子家庭教育的理論知及實操方法。
三、服務計劃
(一)小組目標
1、目的
組員跟隨志愿者老師一起學習如何改善及增進親子關系的理論知識及實操方法。
2、目標1
95%的家長可以學得一些關于家庭親子教育的理論知識。
3、目標2
90%的家長至少學會了一種以上親子關系處理的實操方法。
(二)小組性質
成長型小組
(三)小組對象
星港社區范圍內有學習親子家庭教育需求的家長。
(四)小組時間
2023.4.4、 2023.4.7、 2023.4.11、 2023.4.13、 2023.4.18、2023.4.21。
(五)小組程序簡介
四、服務實施過程
(一)小組第一節:我們齊聚一堂
所有組員簽到后,社工拉開小組序幕。
組員中只有極少幾個是相互認識的,大多互不相識,稍顯拘謹。
隨后,社工為組員介紹了本次小組的主辦單位和小組產生的背景、目的、時間、內容設置等事項;
邀請每一位組員進行了自我介紹,并在介紹前告知組員,如果有組員在一輪介紹之后能叫出每個組員的名字,將有一個小獎勵,因此介紹的過程大家都很認真地聽,加速了組員之間的認識了解。
介紹完畢后一個叫張*(化名)的組員真的叫出了所有組員的名字,社工給她送上了漂亮的筆記本,并讓大家給予她熱烈的掌聲,她非常開心。
隨后全體組員一起設定了小組契約,貼于小組室的墻上,時刻提醒各組員。
最后社工帶領大家回顧小組內容,分享小組收獲,其中一個組員表示,聽介紹小組內容很豐富,而且充分貼近她們的育兒生活,有理論還有實操,讓她們充滿期待。
也知道了原來不止我一個人有育兒困擾,大家都有,瞬間不那么焦慮了,本次一定抓住機會,好好學習,成為更好的懂孩子的父母。
(二)小組第二節:人生路上的五大心理營養
本節主要是由志愿者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五大心理營養的知識。
社工給大家準備了本子和筆還有《心理營養》這本書,告知組員們書和筆記本都可以帶回家,晚上可以繼續鞏固所學。
社工首先給組員講本節小組的主要內容和目的,跟組員們一起回顧了上節內容,再次跟組員強調小組契約是大家共同制定的,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并逐個點名以此促進組員之間的認識。
隨后志愿者老師帶領組員學習五大心理營養的知識:1、無條件的接納;2、此時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3、安全感;4、肯定、贊美、認同;5、學習、認知、模范。
講到精彩處或者重要部分,組員們都會認真地做筆記,每講一個知識點,志愿者老師都會跟組員們分享一些生活實例,幫助大家更能夠更好地理解并加深記憶。
講授結束社工組織組員們進行分享,組員們紛紛把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一些困擾拿出來分享,表示現在通過學習,知道了應該怎么處理效果會更好,如何預防或者避免。
一節課下來,組員們感嘆志愿者老師對《心理營養》這本書的解讀很深刻,同時也很接地氣,對她們來說很實用。
結束老師還貼心地為組員們準備了實踐作業,要求組員們回家打卡完成,學以致用。
(三)小組第三節:孩子的氣質類型及如何依據氣質類型“因材施教”
本節主要內容是解讀孩子的氣質類型以及如何根據孩子的氣質類型“因材拖教”等內容。
在給組員講了本節重點及容及目標后,社工帶領組員回顧上節重點內容:五大心理營養——1.無條件的接納;2、此時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3.安全感;4.肯定、贊美、認同;4.學習、認知、模范。
組員們很積極地回應,表達欲很強,也不那么拘謹了。
接下來社工組織組員一起玩不倒森林游戲,組員們很投入,很好地提升了組員之間的親密度及協作能力。
隨后組員跟隨著志愿者老師的節奏開始學習孩子的氣質類型等內容。孩子的氣質類型分為:樂天型孩子、憂郁型孩子、激進型孩子、冷靜型孩子。
學習過程中明顯感覺組員和老師之間的互動更多了,還沒到分享環節,有些組員們就不由自主地開始分享自己與寶貝相處過程中的各種痛點,感嘆要是早點學習到這些知識就更好了。
老師也會拿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分析,幫助家長們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因此組員們聽得津津有味。
(四)小組第四節:生命的五朵金花
本節主要內容是解讀生命的五朵金花。組員們首先認真聽社工講本節小組的主題內容及目標。
隨后社工帶組員一起回顧上節內容,組員不僅回答了上節所學內容,還說出了自己孩子所屬的氣質類型;
表示孩子的氣質類型很多時候并非某一種,而是幾種的相結合,以其中某一種為主,其它類型為輔,之后自己要依據孩子類型“因材施教”。
回顧結束組員跟隨著老師的節奏開始學習生命的五朵金花,1、愛的能力;2、獨立自主;3、聯結;4、價值感;5、安全感,這五朵金花生命中不可或缺。
關于聯結這朵金花組員苗**特意請老師深入地多講講,覺得相對難懂一些。后面組員明白聯結就是社會化的意思。
組員李**(化名)表示她認為五花金花里最重要的是安全感。
組員李*表示:難得有這么專心投入的學習時間,學了之后面對孩子想發彪時會想起老師及書上說的,就會有所改變。
李**(化名)說孩子還小,而且是二胎家庭,來學習真是太有必要了。平時自己也會學習,但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五)小組第五節:性格難題、行為偏差、自我成長等
因當天下特大暴雨,無法實現面對面開小組,經社工與志愿者老師及全體組員商議后本節小組定于線上開展。特別的形式讓組員們很興奮,但依然是非常地配合。
首先組員們認真聽社工講本節小組的主題內容及本節要達成的目標,大家表示很期待。
當社工提問組員上節內容的時候,組員們七嘴八舌地回答了上節所學內容,還主動說到了自己參加小組后近來的變化;
比如對孩子有耐心些了,贊美、肯定、認可的話語經常掛在嘴邊,不止對孩子,對家里其他成員也一樣,會去發現去認可,發現家里氣氛更好了。
隨后組員跟隨著志愿者老師的節奏開始學習了解親子間的常態問題常態與解決方法:性格難題、情緒管理、行為偏差的處理等等;
只聽手機里傳來組員們的聲音,“這個問題我遇到過”“我也遇到過”,確實是一些育兒時的常態化問題,老師會詢問她們當時又是怎么處理的呢?效果又是怎樣?
組員一一做了回答。然后再對照書看看正確的處理方式方法。志愿者老師一再強調“方法用對,事半功倍”。
比如孩子咬手:是因為焦慮,和“重要他人”在一起的時間不夠。所以父母盡量多用心陪孩子,給足愛。
別外察看自己是否焦慮,別把焦慮傳給孩子。再比如睡覺需要安慰物:可以去滿足孩子,因為孩子需要跟某些東西產生聯結,從而不斷吸收安全感。安全感夠了,就自然與安慰物分離了等等。
還有孩子被批評后傷害自己:一般是父母態度過了頭而不自知。需要改變說話方式變溫和一些,即使是批評,也要給孩子一種感覺,只是不喜歡孩子的行為,并不代表父母不愛孩子等等。
領讀結束,全體組員很自然地用熱烈的掌聲感謝老師的講授,感謝在下雨的日子為她們帶來這么實用的理論知識+實操經驗。
組員馬**(化名)說本節小組內容于她很實用,她孩子老大了但還需要一個依戀物陪伴著睡覺,做為家長就批評女兒不應該這樣,現在才知道是因為家庭給的安全感不夠,以后要多多地用心陪伴孩子,給夠孩子安全感。
(六)小組第六節:分享、感謝、倡導
本節主要內容是回顧整個小組所學的內容,討論自己的收獲以及感受,以及倡導如何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實踐所學知識經驗等。
首先社工通過提問的方式帶領組員回顧整個小組所學內容:五大心里營養、氣質類型、生命的五朵金花、性格難題、行為偏差等。
組員們很積極地你一言我一語說出了整個小組的大概內容,有的組員還攤開了自己的筆記本。
最先發言的是張*(化名),她說出了五大心理營養,并提出了要先營養自己,自己如果都沒有足夠的營養,很難去給夠孩子所需心理營養。
馬**(化名)舉手回答了五大心理營養分別是什么,并且表示自己受益良多。組員薛*表示自己佛系一些了,情緒穩定了很多,不再輕易發脾氣。隨后組員逐個談到了自己的收獲和近段時間的改變。
李**(化名)講著講著就哭了,把自己的情緒都釋放了出來,得到了組員們的有力支持,組員有的走過去給她擁抱,有的給她拍背,有的給她遞紙巾,哭完后她表示整個人都輕松了很多,感覺卸下了一些東西。
李**(化名)表示自己現在對待孩子的方式溫和了一些,發現孩子也沒那么容易炸了。
苗**(化名)說之前兒子學校老師要是發信息投訴,等兒子回來她會批頭蓋臉先教育一頓,現在就改變了方式,先聊聊了解情況,再同理孩子的情緒,然后一起分析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聽到這里,社工引導全體組員以最熱烈的掌聲感謝志愿者老師的無私奉獻,讓她們有了今日的改變,同時也把掌聲送給熱愛學習的她們自己。
隨后社工和志愿者老師一起鼓勵組員們一定要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要求組員們后續有時間還要在家庭教育方面不斷學習,學無止境,增進親子關系,做幸福媽媽,養育快樂孩子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最后全體人員一起合影留念,留下自己最燦爛的微笑。
五、小組評估
(一)評估方法
結果評估、效果評估
(二)評估內容
1、效果評估:組員評價情況
組員們對小組的評價都非常高,每一個都分享了自己的收獲和感受,同時填寫了小組反饋表。具體評價為:
(1)學會了從問題表面去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從源頭解決問題。學到了幾種高效實用的親子關系處理的方法.
(2)學習到了五大心理營養、生命的五朵金花、孩子氣質類型等家庭教育理論知識。
(3)一個組員代表一個家庭,通過小組,家庭與家庭之間互助支持感增強.
(4)通過學習實踐各自家庭關系和氛圍得到了一定改善.
(5)通過群體的學習及分享,組員間相互分擔憂慮,得到了支持和理解,很減壓也很鼓舞人心。
2、結果評估:總體目標達成情況
社工通過小組總體反饋表了解目標達成情況,95%的組員在小組中學到三種或以上的親子教育的理論知識。
90%的組員學會了至少一種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的方式方法。
(三)存在的問題
(1)持續時間較短,小組一共才六節。從長遠來看,親子家庭教育要達到深遠的正向影響,需要長時間地連續性地學習。
(2)因為不是在假期,只招募到了孩子的家長(媽媽),小朋友沒能一同前往學習,對促進提升親子關系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六、專業反思
(一)技巧反思
在整個小組工作中社工運用的比較好的技巧是提問、家庭作業布置、游戲帶動,贊揚、鼓勵、分享等技巧,強化學習效果,基本在每節小組中都有使用到,效果不錯。
(二) 實踐反思
本次小組主要招募的是年輕的媽媽,她們正在經歷著一個個育兒困擾,天天升級打怪,走到一起分享欲很強,有時會收不住,影響學習效果。
社工可以考慮設置集中暢談環節,并適當延長時間,只要是與家庭孩子相關的,都可以分享,滿足組員的分享欲;
讓組員相互間得到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同時社工也可以收集一些典型案例。
(三)家庭教育服務工作反思
隨著國家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如何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成長環境,減輕家庭的壓力和負擔,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也引發了社工在開家庭教育相關社區服務時的深思。
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
家庭教育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深的一種,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一個人人生目標的實現。
本小組的開展為組員學習親子家庭教育的理論提供了機會,通過學習,組員還掌握了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的方式方法,對提高及改善親子關系大有益處,對促進家庭和諧及社會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下一步,社工室將持續發力,為家庭親子教育貢獻力量。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交流?
青少年服務專家 任志峰老師
與 名青少年接觸后
他得出這 19點心得...
《與兒童、青少年溝通技巧系列實務課》
深受好評,掃碼拿下
↓↓↓
【 社工客書屋 】
收錄社工精品好書
↓↓↓
【 社工客線上課堂 】
收錄社工精選好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