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平分手的法律路徑:協議離婚①共同商定并簽署《離婚協議書》(建議由律師草擬協議文本)二、協議離婚不成時的唯一途徑:訴訟離婚三、選擇離婚方式的黃金法則,建議聽
一份好的簡歷(針對大學生)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如今許多大學生在制作簡歷的時候到處找模板,通常在網上找,但是網絡上的模板主要針對職場人士,對大學生并不適合。這里對于
委托律師代收法律文件授權委托書篇一委托人根據法律規定,特聘請______________律師事務所律師為委托人與糾紛一案的訴訟代理人。⑥其他權利:代收法律文書等本委托書
3月19日下午,2025年上海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推進會暨上海學校共青團組織負責人培訓班結業式在市團校舉行。
推出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要素式立案指南寶山區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發現,房屋租賃糾紛相關立案咨詢量較大,其中以出租人主張權利居多。為幫助當事人更好掌握該類糾紛訴
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怎么寫,我們來看看。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1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2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3此次我數學考試考差了,我覺得很對不起您,您向我發脾氣,我經過反
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一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二首先真的很抱歉在我們科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真的很對不起護士長這么長時間對我的親切關照。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三護士長的檢討
一、二手空調買賣合同范本合同訂立后兩小時內甲方向乙方支付二手空調定金,即人民幣_______元。2、二手店里的空調有些保障,但價格貴一些。以上就是找法網小編為您整
【1、過則勿憚改。孔子2、人不犯錯誤,啥也不會做。英國3、任何人都要犯錯誤,人從降生的那一天起,便不斷的犯錯誤,只有在不斷的錯誤,不斷的碰釘子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懂得事情。劉少奇4、錯誤同真理的關系,就象睡夢同清醒的關系一樣。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就會以新的力量走向
【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大全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第1句】: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第2句】: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第3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第4句】:民,
【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大全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第1句】: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第2句】: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第3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第4句】:民,
【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大全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第1句】: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第2句】: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第3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第4句】:民,
【【文言文】司馬溫公(1)幼時,患(2)記問不若(3)人。群居講習,眾(4)兄弟既(5)成誦,游息矣;獨下帷(6)絕編(7),迨(8)能倍誦(9)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10)終身不忘也。溫公嘗(11)言:“書不可不成誦。或(12)在馬上,或中夜(1
【文言文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翻譯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決定采納法家思想家李斯的建議,“禁科學”,“焚詩書”,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愚民政策。對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農民,實行極端殘暴的統治,這就激起了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大起義,強大的秦王朝很快便被推翻了。劉邦利用
【《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簡稱《公羊傳》,又稱《公羊春秋》。傳統認為作者是戰國時的齊人公羊高。據近代考證,該書可能是經孔子弟子子夏傳給公羊高,公羊高子孫世代口耳相傳,到漢景帝時才由公羊壽與胡毋生(子都)最后寫定,并被立于學官。漢代,《公羊傳》的地位與影響
【伯夷叔齊的解釋?伯夷叔齊的典故與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
【西漢董仲舒的主要著作。共十七卷,八十二篇。所著篇名和《漢書·藝文志》及本傳所記載的不盡相同,后人疑其不盡出董仲舒一人之手,或經后人重新編輯而成。這部著作完整地體現了董仲舒的神學唯心主義思想,其特點是推崇公羊學,發揮“春秋大一統”之旨,宣揚君權神授和“三綱五常”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班固 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曾任過蘭臺令史、中護軍等職,奉詔繼承父志,歷二十余年,基本完成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的著述,書未成而卒。除《漢書》外,尚著有《兩都賦》、
【董生下帷的解釋?董生下帷的典故與出處 《史記·董仲舒傳》:“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
【《白虎通義》講了什么內容公元79年,東漢漢章帝建初四年,為了討論“五經”思想上的異同,漢章帝下令召集很多飽學之士,讓他們在白虎觀進行辯論解說,以便達成共識。后來,我國著名史學家班固等人總結這些經學辯論的結果,并把辯論結果撰寫成書,即流傳到現在的《白虎通義》。可
【訓解和闡述儒家經典之學。起源于西漢。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經學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正統。西漢董仲舒把陰陽五行說和今文經《春秋公羊傳》結合起來,用以鞏固封建政權。所謂今文經學,就是用當時通行的文字隸書記載的。在漢武帝時,董仲舒建立五經十四博士,用今
【義義,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義』(《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右國頌』,『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孟子闡述『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君子之于天下也,無
【韓嬰詩韓嬰詩 【原文】 《前漢書·儒林傳》敘《詩》云:漢書,申公作《魯詩》,后蒼作《齊詩》,韓嬰作《韓詩》。又云:申公為《詩》訓故。而齊轅固、燕韓生皆為之傳,或取《春秋》,采雜說,咸非其本義,與不得已,魯最為近之。嬰為文帝博士,景帝時至常山太傅,推詩人之意
【董仲舒 仁者也,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董仲舒《春秋繁露》 簡介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西漢廣川(今屬河北)人,漢代唯心主義哲學家和政治家。董仲舒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尊儒”、“德政”、“尚禮”、“崇學”等方面,內涵極為豐富
【【4869】圖解易經(高永平著,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32萬字,2012年3月第1版,68元)△上篇:群經之首,玄妙的中國式智慧:①中國最古老深邃的經典;②《易經》的骨架:簡單的哲理;③《易經》的血肉:系統結構。下篇:《易經》正文詳解:①起卦預測很簡單;②六十四
【司馬子長十二諸侯年表序 太史公讀《春秋歷譜諜》,至周厲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嗚呼,師摯見之矣!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仁義陵遲,《鹿鳴》刺焉。及至厲王,以惡聞其過,公卿懼誅而禍作,厲王遂
【垓下歌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力能拔山氣吞萬里呵,英雄氣概舉世無匹。天時不利時運不濟呵,烏騅不再日行千里。千里馬不跑呵,我可怎么辦?虞姬啊虞姬,我自顧不暇呵,又如何來把你保全?二項羽(前232—前202
【董仲舒災異對董仲舒災異對 【原文】 漢武帝建元六年,遼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董仲舒[1]居家推說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2]竊其書奏之。上召視諸儒,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詔赦之。仲舒遂不敢復言災異。此書傳所書。而《五行志》
【【3002】基礎教育人才研究(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編,主編鐘祖榮,黨建讀物出版社,26.4萬字,2016年6月第1版,42元)△本書共14章,分三部分:第一篇,結構與狀態篇,包括基礎教育人才概述、基礎教育人才的群體結構、教育家、特級教師、中小學骨干教師5章,從基
【【3700】二十四節氣志(宋英杰著,中信出版社,28萬字,2017年10月第1版,68元)△①立春:四時之始;②雨水:甘雨時降;③驚蟄:陽和啟蟄;④春分:青蔥時光;⑤清明:正好時候三月春;⑥谷雨:雨生百谷;⑦立夏:萬物開秀;⑧小滿:正陽時節;⑨芒種:亦稼亦穡;
【作品:《潛夫論》 簡介《潛夫論》,又名《回中子》,王符著,現存十卷三十六篇,《潛夫論》揭露、抨擊了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病;在哲學理論上,傾向早期儒學思想,同時又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
【董仲舒著就《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我國漢代哲學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學著作。《春秋繁露》宣揚“性三品”的人性論、“王道之三綱可求于天”的倫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統循環的歷史觀,為漢代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制度,奠定了理論基礎。那還是西漢的時候,河北廣川有一個叫董仲舒的人,自
【正心修身 本章朱熹稱之為“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大意是:開始的念頭真實無妄了,但身心情志還要磨煉,因“心”比“意”更寬泛,所以才叫“正心”。憤怒會使人偏激,恐懼會使人膽怯,過分的喜好會使人偏離正道,不端正這些情志,思想恍惚不專一,那就無法認知事物。“正心”
【《吳海·惜陰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陳生璚自表其齋曰:“惜陰”,求予言,箴以貽之①:為學之要,務在能勤②。勤則業進,不勤志分。古人為學,孜孜求益。靡寒靡暑③,亦靡朝夕。孫康映雪
【《高登·慎獨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靖康初高子以少故去賢關①,僦居景德僧寺②,兀兀終日③,咄咄書空④,因揭“慎獨”顏檐間⑤,為之銘云:其出戶如見賓⑥,其入虛如有人⑦。其行無愧于
【書山似海,淡若煙籮的薄霧似有若無地游離在這蔚藍之上,誰的歌喉驚得浪起云涌,驀然降臨。聽!是孔子:“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可見讀書的分量。亞圣說:“學不可以已。”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讀書,正是我們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咀嚼思想的精華,獲得教養的途徑,讀書人多如
【唐宋八大家《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散文名篇鑒賞臣等猥以空疏,備員講讀①。圣明天縱,學問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言而口不逮②。以此自愧,莫知所為。竊謂人臣之納忠,譬如醫者之用藥:藥雖進于醫手,方多傳于古人;若已經效于世間,不必皆從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