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平分手的法律路徑:協議離婚①共同商定并簽署《離婚協議書》(建議由律師草擬協議文本)二、協議離婚不成時的唯一途徑:訴訟離婚三、選擇離婚方式的黃金法則,建議聽
一份好的簡歷(針對大學生)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如今許多大學生在制作簡歷的時候到處找模板,通常在網上找,但是網絡上的模板主要針對職場人士,對大學生并不適合。這里對于
委托律師代收法律文件授權委托書篇一委托人根據法律規定,特聘請______________律師事務所律師為委托人與糾紛一案的訴訟代理人。⑥其他權利:代收法律文書等本委托書
3月19日下午,2025年上海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推進會暨上海學校共青團組織負責人培訓班結業式在市團校舉行。
推出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要素式立案指南寶山區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發現,房屋租賃糾紛相關立案咨詢量較大,其中以出租人主張權利居多。為幫助當事人更好掌握該類糾紛訴
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怎么寫,我們來看看。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1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2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3此次我數學考試考差了,我覺得很對不起您,您向我發脾氣,我經過反
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一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二首先真的很抱歉在我們科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真的很對不起護士長這么長時間對我的親切關照。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三護士長的檢討
一、二手空調買賣合同范本合同訂立后兩小時內甲方向乙方支付二手空調定金,即人民幣_______元。2、二手店里的空調有些保障,但價格貴一些。以上就是找法網小編為您整
【愛心教育名言名句 愛心教育名言名句【經典篇】【第1句】:教學相長。西漢學者戴圣《禮記·學記》【第2句】:有教無類。春秋時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論語·衛靈公》【第3句】:禮節來自教育。狄奧尼西奧斯【第4句】:教育植根于愛。中
【《倫奉公盡節》是一則修身故事,作者是范曄。以下是倫奉公盡節文言文翻譯及注釋、賞析,歡迎閱讀。文言文倫奉公盡節,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亦以
【【文言文】倫奉公盡節①,言事無所依違②。諸子或時諫止,輒(zhé)③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④ 宜者,亦并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愨⑤,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⑥。然少蘊藉⑦,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或⑧問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
【《廉頗思趙》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是司馬遷。文言文趙師數困于秦,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于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廉頗見使者,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還報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
【1820年的清朝,有著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領土疆域 在長達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長河里,中華大地上先后出現了幾個大一統的王朝,如秦、漢、唐、元、明,清等,其中西漢首次將西域納入中國版圖,唐朝更是把突厥(之前是匈奴)的故土收為己有,
【作者簡介《戰國策》簡稱《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也是彪炳千秋、影響深遠的一部謀略寶典、論辯寶典。它最初是由戰國縱橫家為了提高游說效果、揭示社會人生規律而輯錄的策士們的成功游說辭、書信及言行錄,最后的編定者是西漢末年的劉向。劉向(約前77—前6),本名
【如果劉備統一天下,那還能算漢朝嗎 三國分久必合,最終與歷史上的“三家分晉”來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局面“三家歸晉”,也算是歷史帶給我們的一個很神奇的事件。不過,最終三國是歸入司馬家的晉朝,我們假使歷史并不是這樣,最后統一的如果是
【作者簡介司馬遷(前145—約前87),字子長,夏陽龍門(今陜西韓城縣北)人,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他從20歲起游歷全國各地,考察史跡,采訪史料,收集歷史傳聞軼事,為后來編寫《史記》做了重要的準備工作。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8),他繼任父親太史令的官職。三年
【西漢建立承襲秦制,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西漢初年,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御使大夫稱為三公。丞相掌政事。太尉掌軍事。御史大夫為丞相副手,掌圖籍章奏,監察百官。三公之下為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主要有:郎中令掌宮殿掖門戶。衛尉掌宮門衛屯兵。中尉
【司馬相如與漢賦 【概說】 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有韻的散文,特點是散韻結合,形式上注重“鋪采摛(chī)文”,內容上側重“體物寫志”。兩漢400多年間,文人多致力于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后世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今四川
【【生卒】:?—78【介紹】:字季雅,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市)人。少年篤學,不修小節,光武建武二十年因與美陽令相怨,被捕送京師。適值光武的功臣吳漢死,杜篤在獄中作誄,為光武所賞識,得免刑,因獻《論都賦》,后仕郡為文學掾。以目疾,二十余年不到洛陽。章帝建初三年,車
【賈誼(前200-前168),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西漢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也是最早的漢賦作家之一。18歲便以文才出眾而得名,20歲時漢文帝召為博士,21歲為太中大夫。因對當時的政治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意見和建議,遭到權貴的排斥和打擊,被貶為長沙王太傅。27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西漢文景兩帝為鞏固新建西漢王朝,采取“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政策,恢復西漢經濟,被譽為“文景之治”。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詔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復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稅一。以后成為漢朝定制。文帝時,丁男
【《鹽鐵論》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漢昭帝主持召開了“鹽鐵會議”,就鹽鐵專營、酒類專賣和平準均輸等問題展開辯論,其中賢良文人為一方,御史大夫桑弘羊為另一方。漢昭帝一生極為好戰,他推行桑弘羊制定的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及均輸、平準、統一鑄幣等
【霸陵呵夜【釋義】原意指遭到醉酒的霸陵尉(官職)呵斥。后來形容失勢的人受人欺辱。【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一零九·李將軍列傳》:“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閑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
【《黃石公三略》講了什么內容《黃石公三略》,也叫《三略》,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之一,跟《六韜》合稱為“三略六韜”。《黃石公三略》不同于其他的兵書,它側重從政治策略上闡明治國用兵的道理,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將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糅合進作戰策略。自成書以來受到歷代軍事
【西漢時期,匈奴為北方重要少數民族。西漢初,匈奴族在冒頓單于統治下,武力空前強盛。它東滅東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並征服樓蘭、烏孫等二十余國,南占秦時設置的河南地。統治區域東起朝鮮邊界,橫跨蒙古高原,西與氐羌相接,南伸延至河套以至今晉北、陜北一帶。冒頓分其地為
【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揚雄 亦作楊雄,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成帝時做過小官給事黃門郎,歷成、哀、平、莽四期,王莽時任大中大夫。他曾自比于孟子,著作有仿《論語》的《法言》,仿《易經》的《太玄》,以及記
【秦漢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繼先秦文學之后的第二個重要階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從而結束了長達兩個世紀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帝國建立后,秦始皇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廢除了西周以來的分封諸侯王的制度,代之以
【漢代經學內部今文和古文經學兩學派之間的爭論。西漢初,政府于京城設太學教授五經。后,郡縣鄉聚都置經師,經學成為做官食祿工具。為講授便利,經書用當時通行隸書書寫,故稱“今文經”。以后,又發現一部分儒家經典,用戰國時期篆文書寫,稱為“古文經”。“古文經”發現后,由民
【【生卒】:公元前156年—前87年【介紹】: 名劉徹。景帝子。西漢著名政治家。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他統治的五十余年,是西漢王朝鼎盛時期。文、景以來,經濟繁榮、府庫充溢。在此基礎上,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采取許多措施,適應封建統一國家的需要。元朔二
【臺灣,西漢時稱東鳀,東漢以后稱夷州,隋至元稱流求,明中葉稱北港或東番,明末始稱臺灣。今臺灣高山族的祖先,漢至唐時處在氏族制階段,部落成員稱“彌鱗”,最高首領被尊稱為“王”,王下面有數名“帥”。西漢時,臺灣有二十余部落,屬于會稽郡,過年時來獻貢物。東漢時,臺灣人
【訓解和闡述儒家經典之學。起源于西漢。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后,經學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正統。西漢董仲舒把陰陽五行說和今文經《春秋公羊傳》結合起來,用以鞏固封建政權。所謂今文經學,就是用當時通行的文字隸書記載的。在漢武帝時,董仲舒建立五經十四博士,用今
【《淮南子》講了什么內容《淮南子》也稱《淮南鴻烈》,或《劉安子》,由西漢宗室淮南王劉安主持編寫。“鴻”有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劉安認為這本書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道理,所以便以這兩字來命名。《淮南子》涵蓋內容非常廣泛,其主要宗旨傾向于道家思想,但其中還包括
【時值金秋十月,我跟隨戶外徒步團前往三危山東段的吊吊水溝游玩,順便參觀了附近的懸泉置遺址。當你乘車從瓜敦公路上疾馳而過時,透過車窗就能看到公路南側不遠處有一列東西走向的山脈,像剛剛被烈火焚燒過一樣紅彤彤、黑黝黝的,它就是三危山的余脈,叫火焰山。車過收費站不遠處下
【413 夏侯(xiàhóu)413 夏侯(xià hóu) 【尋根溯源】 夏侯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源自姒姓,以爵號為氏。大禹之裔孫在西周初受封為杞侯,春秋時杞國被楚國所滅,杞國國君簡公之弟佗逃往魯國,魯悼公因為佗是夏禹的后代,封佗為侯爵,故稱夏侯,其子孫
【214 邴(bǐng)214 邴(bǐng) 【尋根溯源】 邴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源自以封地名為姓,是晉大夫邴豫的后代。邴(今河南成武縣東)是春秋時的一個城邑。晉國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為自己的姓氏。后來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
【275 籍(jí)275 籍(jí) 【尋根溯源】 籍姓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源自姬姓,以官職為氏。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公族叫作伯厴的,是晉襄公的孫子(一說是晉國大夫荀林父的孫子),在朝廷里面專門負責管理晉國典籍的事情。伯厴的學問很好,他的后代中有的用籍作為姓
【5 周(zhōu)5 周(zhōu) 【尋根溯源】 周姓主要來源有三種。一是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相傳黃帝時就已經有周部落存在,黃帝還有位大將軍叫周昌。周部落的后代,都以周為姓。二是來源于姬姓,始祖為周文王。黃帝的玄孫后稷的后代古公亶父(周太王)率族
【160 霍(huò)160 霍(huò) 【尋根溯源】 霍姓源自姬姓。周武王封其弟叔處于霍(今山西霍縣),史稱霍叔處。雖然叔處因參與“三監之亂”而被降為庶人,但其族裔仍居于霍邑。春秋時期晉獻公滅霍之后,其子孫以邑為氏,稱霍姓。 【變遷分布】 秦漢時期,